疫情热点解答 | 新型冠状病毒

来源:未知 孙楠/文 发表时间:2020-01-17 14:53 浏览次数:5700
        最近关于武汉病毒性肺炎事件已查明了病原体,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声明,收到中国疾控部门的基因谱数据,并将此次检出的病毒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关于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热点问题,我们收集了相关资料,为您一一解答。
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有多种不同的种属,可分别感染人、动物和禽类等。新型冠状病毒是指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为首次发现人类感染,被WHO命名为2019-nCov。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干咳;部分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3. 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能治好吗?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多数可以治愈。

4. 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在确诊的41例病例中,以男性为主,中老年发病人数较多。大多数病例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相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确切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尚不明确。目前,正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开展进一步研究。

5.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如果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发病,如何进行排查和诊治?
目前,本次疫情所定义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患者共同生活、同室工作学习、同室居住的人员,在诊治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照料人员,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实验室检测人员,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或陪护人员,与患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判定的其他接触情形。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6. 公众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防可控。公众预防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鼓励佩戴口罩;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7. 医院怎样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一)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特别是收治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医疗机构,要注意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降低院内传播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防护和加强防护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
(三)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培训患者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流动水洗手,手上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限制患者探视或陪护,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四)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空气消毒。
(五)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六)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体温和呼吸系统症状。
 
 

Copyright ©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8004843号-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4020048512179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