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其并发症也日益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导管尖端未能进入预定深度或尖端未到达上腔静脉,即发生导管异位。导管异位可引起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闭塞、静脉炎及房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发生心包填塞而死亡。
8月1日上午,由我院北六病区静疗专科护师马卫平及助手张新华护师在护士长时金梅带领下成功为一名72岁乙状结肠癌患者置入PICC导管一根,本次置管采用B超引导穿刺基础上联合心电图定位,通过操作过程中的实时定位及时了解导管的尖端位置。虽然X线定位是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金标准,但国内外早有研究报道ECG定位穿刺成功率可达87%—100%,其中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100%,且没有任何风险及假阳性结果。本次置管在导管放置的同时实施ECG监测,可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利用ECG定位技术,使操作、定位一次性完成,保证了穿刺的有效率,明显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感染、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和家庭医疗负担,避免了危重患者到放射科摄片、途中转运等带来的风险,并使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免受放射线损害,同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穿刺技术所需设备简单,在不增加人员投入的前提下,操作过程更加直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操作过程中,马卫平带领助手张新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操作边总结,将需关注的要点一一记录在案,通过分析总结寻找存在的不足。本次成功的静脉穿刺不但为科室在静脉导管穿刺技术上总结了宝贵经验,同时为我院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院PICC技术更上一个台阶,为病人带来更好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