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句话深入中国人的心中,几乎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这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对骨折恢复最简单的认识。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通常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似乎证明“伤筋动骨一百天”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很多人都会想着静养一百天,然而一百天后,我们等到了什么?由于长时间的制动,疼痛、关节粘连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肢体无力、骨不愈合等各种棘手的问题,接踵而来,甚至残疾,患者身心俱损,痛苦不堪,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生活质量。
由于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改善了骨关节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首选方法是必须在术后尽早开始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所以需要高度重视骨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治疗,特别是早期的康复训练。
如果错过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时机,就可能出现关节粘连,继而在关节附近出现韧带和关节囊的短缩,甚至肌肉萎缩和肌腱短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依靠长时间持续的康复训练,甚至手术松解及术后的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恢复功能。骨折后的早期康复需要骨科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对早期康复有足够的认识。
胡先生,51岁,车祸导致右胫骨骨折。手术非常成功,患者出院后也在家自己锻炼,但是没有及时来医院复诊。待术后3个月时来医院复查,骨折愈合良好,可是右膝关节却僵硬了,右腿也没有力气,拄着腋拐,一瘸一拐来到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寻求帮助。
丁女士,34岁,一次骑电动车外出购物,不慎摔伤,致左胫骨平台骨折,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左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做手术治疗恢复了膝关节的稳定,固定前交叉韧带,手术顺利,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原以为回归家庭,生活可以恢复原样,然而术后两个多月后,左膝、左踝关节明显僵硬,严重影响步行,蹲不下,需要拄拐才能行走,上下楼梯都很费力,看着需要妈妈照顾的两个年幼的孩子,丁女士心急如焚,于是来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
康复医学科的骨科康复团队,对两位患者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康复评定后,给胡先生和丁女士分别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经过一个疗程的住院治疗,每周的门诊随访及康复指导,两位患者完成脱拐、恢复正常行走步态。胡先生回到工作岗位,作为老板,又重新找回从前的自信和干练。丁女士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回归到超人妈妈的行列。
若我们能高度重视骨关节损伤后的早期康复干预和治疗,那么情况就会大不同,康复治疗投入少,含金量高,早期康复的开展,可有效降低骨关节损伤后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节约药物的使用、节省大量费用,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王阿姨就是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受益者。60多岁的王阿姨,是交通意外的受害者,左胫骨骨折,在我院骨科做了左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骨二科邓永医师在该患者术后就与康复科联系,建议尽早给患者开始康复指导。经综合康复评定后,康复治疗师开始进行床上体位训练、呼吸训练、肌力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几天后,在充分的床上运动准备之后,开始了离床活动、轮椅坐位、床边辅助站立、助行器辅助步行等训练。积极的康复训练,让王阿姨恢复的很快,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食欲不错,睡眠也香,康复治疗非常积极。这让她充满信心,她坚信在骨折愈合的时候,她一定可以重新走回自信的步伐。
虽然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不断向我们袭来,但身边总是有愿意和你彼此分享并共同努力的一群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们一起努力,去迎接更好的未来。
骨科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意义
1、有利于消肿:创伤导致局部出血、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又加重水肿。肌肉的痉挛、活动减少,使肌肉对静脉回流的唧筒作用消失。适当的早期康复介入指导肌肉的收缩锻炼可以增加损伤肢体的血液循环,肌肉的唧筒作用增加静脉及淋巴回流,促进水肿消退。
2、促进骨折愈合:局部血液的增加,为骨折端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血运基础。由于肌肉的收缩活动骨折端可产生微动,这些轻微的异常活动可以刺激骨折端产生大量骨痂,利于愈合。骨折端的纵向挤压可使骨折端紧密接触,使骨折愈合加速。在骨折愈合后期,肢体承受一定的生理压力可以促进骨痂塑形,使之更为符合生物力学需要。关节内骨折早期的关节活动,可以使关节塑形,对恢复关节面的活动度很有意义。
3、减少关节僵硬: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骨折后受损的关节或邻近关节处于长期制动或活动减少的情况下,软骨得不到挤压,加上关节液的形成减少,关节软骨失去滋养,出现坏死、脱落。关节腔内的坏死软骨片导致大量的白细胞渗出,释放炎性介质,加重了关节滑膜的充血、水肿、渗出,使关节粘连加重。肌肉在骨折处的粘连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另一原因。粘连的肌肉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致关节活动障碍。早期的康复锻炼可最大程度减少关节及肌肉粘连的发生。
4、减少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的程度: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关节运动功能丧失,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功能锻炼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程度,并使肌肉尽快恢复正常肌力,还可以始终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对相关肌肉的支配,一旦固定解除后不需要重建这种关系。
5、减少卧床并发症:可以防止褥疮、皮肤压迫性溃疡、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出现。
6、促进神经肌肉反射,协调功能的恢复:例如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经过本体感觉等训练,有助于下肢关节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