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是医院的重要对外窗口,更是生命危急症患者得到救治最快捷的生命通道。这个岗位上的工作者所面临的期望,所背负的压力,是常人所难以感受的。而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曾婷婷,就选择在这样的岗位上深深扎根,她在这里做了11年的生命守护者。今年,她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被评选为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员工。
奔走在生死线上
每年值晚班100多天
出生于1985年的曾婷婷,已经在急诊科工作11年了。“对于许多年轻护士来说,能在急诊科工作是一种梦想,有压力才有动力。”曾婷婷说,当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为被抢救患者除颤成功时,看到患者从昏迷转为清醒时,那种敬畏生命的感触特别大。“会瞬间有一种成就感。”
谈到工作,曾婷婷说自己并没有做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尽力做好护士的本职工作而已,都是很平常、很琐碎的小事。
要做好曾婷婷口中“平常琐碎的小事”并不容易。在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不仅要执行医嘱,为病患送药、打针、输液,还要关注掌握病患心理变化并及时干预,要熟练处置各种突发状况。
“急诊科是医院重点窗口,急症、危症患者多,抢救频繁,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应急能力。”工作内外,曾婷婷一直处于学习、实践状态,以保证自己和团队不断提升临床思维。
静脉输液是一个护士的基本功,面对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及小儿患者的特殊性,曾婷婷主动寻找方法,做到了轻、稳、准的基本功。“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尤其是在面对心血管出血问题时,做穿刺会更准且快,目的就是为抢救患者多争取点时间。”曾婷婷说。
作为科室高年资护士,多年来曾婷婷一直承担着教育教学和质控组长的工作,把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放在首位,是科室同事眼中当之无愧的“曾老师”,是护士长身边的好帮手。作为高年资护士,在科室护理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始终与年轻护士一同参与晚夜班的轮值,年均晚夜班数多于100天。
严把关口
全力落实各项保障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这是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常态。特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冲在抗疫一线。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曾婷婷积极主动申请上第一线,报名支援武汉,成为后备人员,并跟随护士长奋斗在急诊的防控一线,主动参加发热门诊和急诊的预检分诊,带领年轻护士学习核酸采集,在科室承担采集点任务后,主动承担采集工作。
她说,知道这个工作压力大、又很累,但是把病人从生死线上成功拉回来,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
那年春节,一名20岁的女孩在家里突然昏倒,送到医院后,初步诊断是心脏问题。在抢救时,患者的父母一直跪在那里,孩子还在上大学,美好生活还没开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三次除颤、胸部按压、辅助通气……幸运的是,几个循环做下来,病人心跳恢复。“那一刻,那种高兴的感觉只有我们知道。”她说,自己当时出了一身汗,累归累,但那种亲手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拽回来的感觉,“是自己体会的,别人告诉不了你。”
抢救就是与死神赛跑,因为抢救生命刻不容缓,这样的紧迫场面是急诊科工作的常态。
从来到芜湖市一院工作的第二年就进入急诊科,曾婷婷从来没有退缩过,一直奋斗在第一线。
“急诊科的工作那么忙、那么累,我们为什么还死赖着不走,因为我们爱这份职业,每次抢救回来一个患者,我们也会开心,也会有成就感,我们真的把急诊科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这是都市医疗题材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急诊科护士吴靓曾说过的一段话,而她的一席话也引起了曾婷婷的共鸣,这是现实生活中急诊科护士的一个缩影。因为,她们的双手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健康所属、性命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