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医疗卫生事业大步前进,医疗水平、服务质量与日俱增,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是其中翘楚。今年7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成功为一位高龄患者实施困难模式下的超声内镜“逆行”检查,确定了患者的病症所在,为肝胆胰外科成功实施复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奠定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确诊病因的内镜手术,还是根除病灶的腹部手术,两项难度都堪称“皇冠”,在全市范围内都属顶尖,这也是市一院今年在多学科合作和外科手术上取得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好成绩。
心细如发“通关”高难内镜
2020年7月8日,芜湖市第一人民消化内科及肝胆外科一日内收到了患者刁老先生家属送来的锦旗4面,“医术高尚、医德精湛”、“妙手仁心、医德可敬”、“医德高尚、妙手回春”、“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树信誉”,真心的赞颂背后是溢于言表的感激与敬佩。
事情还要说回到今年的5月20日,72岁的刁老先生因“上腹部不适3月,伴低热、黄疸”等情况就诊于市一院的消化内科。这位患者不仅相对高龄,且于30年前因胃出血在外院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毕Ⅱ式吻合方式),同时合并高血压病、心脏病、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病。
入院后,相关检查发现患者胆总管下段有结石,考虑其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手术风险较大,内镜中心副主任杨勇决定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ERCP)。这原本就是难度最高的四级手术,现在还需进行一次“胆大心更细”的改良。因为患者的胃手术史,他原上消化道的结构已发生改变,残胃跳过了部分脏器直接与肠道后段相连,而且连接部分进行过固定,普通内镜无法顺延进入。
这种情况下,杨主任凭借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开启了“困难模式”通关。“肠镜无论长度、镜面方向都不适用,我们改用了胃镜探查。”常规ERCP是通过胃部找出口入肠,这次却是“逆行”找入口进入十二指肠,难度极高。“镜子角度完全手动,在10度到30度之间微调,要一点点地转动尝试,找到位置就不能动了。”不仅如此,因为镜管“逆行”,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影像也是反的,杨主任需要通过“倒影”来不断研判分析。最后,在空肠输入襻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占位,取材活检,整个手术耗时约20分钟。也正是因为这场内镜手术的成功,才确定了患者的病症所在,是十二指肠乳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能排除中分化腺癌的可能,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准确参考。
损伤最小 精度最高
采访中,杨主任表示,超声内镜是现代患者的福利,因为它“路径最短、损伤最小、精准度最高,特别是位置复杂的病灶,非常实用。”而超声内镜下的穿刺,则是在内镜上加装穿刺针取样,以确定疾病的性质。这在皖南地区是非常前沿的技术,对医生的要求极高,“医生‘身兼两职’,既要跨界掌握超声影像学的知识,又要掌握穿刺的技术。”目前,全市能完成此项技术的业内专家屈指可数。
记者获悉,市一院内镜中心的前身是胃镜室,成立于1979年,同期开展了纤维胃镜检查及简单的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喷洒止血药治疗消化道出血。1999年,开展了纤维结肠镜检查、胃肠异物的取出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医院引进了奥林巴斯(OLYMPUS)145电子胃镜及射频电发生器,进一步开展了内镜下射频圈套和电灼切除胃息肉、胃粘膜隆起性病变、内镜下食管狭窄的扩张及支架的植入等。2005年起,开展无痛胃镜及无痛肠镜检查术。2008年,开展幽门螺杆菌碳14测定。
近十年来,消化内镜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富士、奥林巴斯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高频电刀、氩气刀等治疗设备,长期开展常规及无痛胃肠镜检查、早癌的筛查、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息肉切除,内镜下取异物、ERCP、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内镜下内痔硬化治疗、超声内镜检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等先进技术。
临床技术强 科教水平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市一院的消化内科于2002年独立建科,近20年来不断壮大,现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医疗技术优势和特色鲜明、学术梯队合理、技术力量较为雄厚、设备先进,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学科,有独立完整病区,附设消化内科病房、消化内镜中心、消化内科门诊(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知名专家门诊)。
消化内科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临床经验丰富、内镜技术熟练、服务品质优良的医、技、护队伍,学科带头人丁百静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安徽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芜湖市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主任。全科现有医、技、护人员30多人,其中医师队伍14人。
据介绍,消化内科特点是病种多、病人多、危急重症病人多。在诊疗过程中,科室强调规范化、理念新、效率高,特别擅长对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胰腺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且抢救成功率高,对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如今,消化内科常规开展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急诊内镜、术中胃肠镜、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儿童内镜、胶囊内镜、ERCP、EMR、ESD、超声内镜检查及超声内镜下FNA术等特色技术项目。
除了临床的技术精进,消化内科还进行了大量教学、科研与技术交流活动。近年来,一院协助皖南医学院培养了大批的本科人才,多次成功举办了省、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现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全国重点临床学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长期保持临床技术协作交流,定期选派人员进修学习。
目前,科室已完成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应用》、《内镜下抗癌化疗缓释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两项科研课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有市级科研课题一项和《Pai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和院级科研课题《质子泵抑制剂对大鼠体内炎症因子、微量元素等的影响》已经完成了前期的研究任务,论文正在发表中。科内还有多项三新技术正在开展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专家介绍
丁百静: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安徽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内镜分会ERCP学组成员,安徽省医学消化分会IBD学组成员,安徽省胃肠动力、消化心身疾病常务理事。毕业于吉林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专业特长胆、胰疾病及慢性肝病的诊治,擅长胆总管结石、胆道良恶性梗阻、胰管结石等相关的ERCP技术,以及超声内镜相关技术,研究方向慢性肝病及早期胃癌临床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
沈 翔:消化内科主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中心芜湖分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心身学会消化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安徽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曾在日本高知市立市民病院消化内科进修消化内科临床及消化内镜检查、治疗,30多年来一直从事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消化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手术治疗工作,在胃肠、肝、胰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
杨勇:内镜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芜湖市消化内科质控中心委员兼秘书。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急重症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内镜诊治(内镜下止血、异物取出、EMR、肠梗阻的内镜下治疗等),亚专科方向为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治(ERCP)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