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人之死谈冠心病的预防

来源:心内科  水心富  发表时间:2007-08-17 22:02 浏览次数:5105
    2007年6月23日,著名相声大师候耀文在家中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享年59岁。候耀文的去世也不禁让我们想到不久前去世的相声艺术家马季,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著名演员古月等均是死于冠心病。

    作为演艺界的名人,他们经常处于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中,生活没有规律,睡眠时间难以保障,并且由于工作繁忙也不能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即使身体有所不适,也没引起重视,未能及时就医,导致猝死的严重后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悲痛。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多,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增加26.1%,女性增加19%。在美国心血管病总死亡率达50%以上,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前不久笔者就遇到一名32岁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于是怎样才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冠心病的基础。首先是膳食干预:对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人群,膳食干预更为重要。具体措施①减少膳食总热量:即不食用或少食用高脂肪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全脂肪制品)及高糖食品;减少食用油,控制在每日20g及以下,限制谷类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②限盐每日<6g;③补充膳食营养:如奶类,蛋制品等待 ;④补充食物纤维素,抗氧化维生素和钾。这可通过增加蔬菜水果及粗粮等达到;⑤降低胆固醇的摄入:瘦肉<75g/d,蛋黄4个/周,避免食用动物内脏;⑥调整脂肪酸的比例:选择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玉米油和橄榄油等),少食用含饱和脂肪酸量较多的动物脂肪。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燃烧时释放的多种化学物质对心血管作用,主要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吸烟的危害是长期慢性的损害,逐渐累积。研究也发现吸烟者戒烟后,化学物质对身体的毒性作用会慢慢消失。饮酒与心血管病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目前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结论是:较中度饮酒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损害,大量饮酒明显增加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不饮酒者的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高于少量饮酒者。即饮酒量与冠心病发病率是一种所谓的“U”型关系。但现在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少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参加体育活动:适度的体育活动能增加心脏和脑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压,降血糖,减轻体重等来保护心血管系统,提倡有氧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健美操,跳舞等。锻炼以不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缓解精神压力: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正视现实生活,有困难主动寻求帮助,正确处理好家庭和同事间关系,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等。积极治疗与冠心病有关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病等。

    在美国近十年来由于重视了冠心病的预防,现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下降,而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却在每年递增。从现在起,积极防治冠心病尤为重要。

Copyright ©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8004843号-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4020048512179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