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朱宝宝吃完甘蔗后开始咳嗽,并且持续加重,于是父母带他前往当地卫生院就诊,以为是呼吸道感染,输液抗感染治疗了15天,一直没有效果,不仅咳嗽没有缓解,而且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家属立即转诊至我院儿科,入院后给予胸片CT检查,发现右侧支气管梗阻,考虑支气管内异物的可能,随即在内镜中心、麻醉科的配合下进行了小儿纤维支气管检查,镜下发现右主支气管开口几乎完全堵塞,因为长时间的异物刺激已经形成了肉芽包裹和局部分泌物的渗出包裹。通过小儿支气管镜下异物钳取术,成功取出一块长1cm、厚0.4cm的甘蔗块,长期咳嗽的病根被彻底清除。
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先来表示,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的常见急危疾病之一,可以造成患儿的猝死,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严重性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造成呼吸道阻塞的程度,轻者可致肺部损害,重者可窒息死亡。异物分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异物是因呼吸道炎症发生的假膜、干痂、血块、脓液、呕吐物等。外源性异物系经口吸入的各种物体。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急危重症,一旦发生就非常危险,最重要的就是预防。
据悉,市一院儿科迄今为止已成功在内镜下为数十名患儿取出气管异物,解除呼吸道症状。
【健康教育】
1、首先应教育患儿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当患儿口中含有食物的时候,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或惊吓,应耐心劝说,使其吐出,不可打骂,以防将食物吸入气管。如果患儿已经哭闹,不能再硬逼其进食,否则容易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把患儿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患儿拿不到的地方,应购买安全性高的玩具。
2、呕吐处理。患儿呕吐时,应把头偏向一侧,使其容易吐出,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
3、咽部异物处理。如咽部有异物,绝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吞咽大块食物的方法将异物压下去,应设法诱其吐出。
4、患儿勿食容易引起咳呛的食物。3岁以下患儿应尽量少吃干果、豆类,家长及保育员平时对患儿应注意,不要给予瓜子、花生米一类食物。
5、患儿哺乳注意事项。患儿哺乳时橡皮奶头孔眼不要过大,防止吸奶过急、过冲;喂奶次数不要过多或喂奶量过大;喂奶前避免患儿过于哭闹;防止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致呕吐,喂奶后最好坚抱拍出“饱嗝”后再放下以预防呕吐。容易呕吐的患儿最好在喂奶后,将床头抬高20°~30°,头偏向侧睡,防止呕吐时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及气管异物。
院外急救
(1)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利用患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救护者站在患儿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患儿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
(2)推压腹部法:让患儿仰卧于桌上,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咳出。
(3)拍打背法:立位,抢救者站在患儿侧后方,一手臂置于患儿胸部,围扶患儿,另一手掌根在肩脾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地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4)倒立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通过异物自身的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若以上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应立即将患儿送医院,但应注意在送往医院前一定不能吃饭饮水,以便医师能尽早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