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继乳腺癌之后的女性第二大“癌症杀手”,但它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被破解的妇科癌症。现在医学界已经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女性宫颈癌的主要病因,99%的宫颈癌都跟HPV感染相关。
2006年,宫颈癌疫苗在美国上市。这也是人类首次真正尝试,通过疫苗对一种癌症进行预防,近年来,很多女性流行到港澳去打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甚至有人托朋友代购,以防范宫颈癌的发生。可是,打完疫苗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答案是NO,宫颈癌疫苗并非万能,眼前人类已知的人乳头瘤状病毒有100多种,其中至少有15种会引发宫颈癌。而宫颈癌疫苗只对HPV-16、HPV-18等九种最常见的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状病毒有防范作用,而对其它种类的人乳头瘤状病毒则没有防范作用。因此,女性在接种宫颈癌疫苗后若被传染了其他种类的人乳头瘤状病毒,仍有患上宫颈癌的可能。另外,女性如果在接种宫颈癌疫苗之前就已经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那么即使再接种宫颈癌疫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HP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性行为中,粘膜或多或少会有些微小损伤,只要一方携带HPV病毒,病毒就很容易侵入另一方的生殖道粘膜。因此,一旦有了性行为,就意味着可能已接触过HPV病毒,甚至受到了感染。再打疫苗的话,保护效果就没有那么理想。因此,宫颈癌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是在女性有第一次性行为之前,最好能像乙肝疫苗一样,在女性幼小时就进行普种。据了解,国外接种HPV疫苗的人群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即将进入青春期或者正当花季的女孩。
所以,对多数有过性生活的女性而言,最切实可行的防癌办法还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筛查两项。因为从持续感染HPV到发生宫颈浸润癌,通常大约需要10年以上时间,因此,只要做好定期筛查,完全可以规避患癌风险。
尤其值得提醒的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有六类,特别要注意定期妇检:1、性生活过早;2、较早生育或多次生育的女性;3、有多个性伴侣,或配偶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4、男性伴侣包皮过长或患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的;5、有宫颈病变,如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等;6、有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或外阴癌等家族史。这类女性一旦出现不正常阴道出血,尤其是性生活后出血,应马上进行宫颈筛查,并进行持续追踪和关注。
专家简介:
闻明: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妇产科专业工作至今,对妇科肿瘤、女性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产科多发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2007年于南京大学附属医学院鼓楼医院妇产科临床进修工作一年,2013年获中意临床医学交流项目支持,赴佛罗伦萨进一步学习妇科肿瘤、内分泌、高危产科诊疗技术。擅长妇科疑难病症、危重症抢救、宫腹腔镜诊断及手术治疗、计划生育手术及高危产科的诊治。参与完成三项科研课题,一项获科技成果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专家预约:26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