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静脉阴塞

来源:眼科  汪胜利 黄晓飞  发表时间:2009-09-03 15:06 浏览次数:4815
    50年代罗宗贤教授曾写过一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小册子,书中提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引起的病变以静脉改变为主,而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则以动脉改变为主。当时未能深刻理解大师的真知灼见。以后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才逐渐体会到罗老的这一论断是多么的精辟。

临床上没有哪两种眼底疾病能像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这两种疾病那样,具有那么多的共同特征。例如:

1、出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或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均以深层的斑、点状出血为主。

2、渗出—RVO与DR两者都能见到硬性脂质渗出物。棉绒斑—两者都能见到棉绒斑。

3、微动脉瘤与RVO与DR两者都可以见到多量毛细血管局限性扩张所形成的微动脉瘤和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周围的视网膜内微血管病变。

4、毛细血管闭塞区—两者都可以出现成片的或散在的毛细血管闭塞所造成的荧光素无灌注区。

5、新生血管—由于视网膜的大面积缺血,两者都能发生视网膜和视乳头的新生血管、虹膜新生血管、前房角新生血管。从而引起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新生血管性静光眼等。

6、黄斑病—两者都可以有长期黄斑胶囊样水肿、黄斑区脂肪沉积、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及黄斑变性。

7、治疗—两者都有激光光凝治疗或玻璃体手术的适应症。

    虽然RVO与DR有上述许多相同之处,然而它们毕竟是不同的疾病,当然也有其相异之处。例如:

在病因上,引起RVO的疾病较多,病因较为复杂,例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颈动脉疾病、糖尿病、青光眼、红细胞增我症、葡萄膜及视网膜血管的炎症以及血粘度增高……等;而DR则仅与糖尿病有关。DR多为双眼发病。而RVO则多为单眼发病。

    然而RVO与DR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上的明显差异。RVO发病很急,患者视力短期内骤然下降,不论是CRVO还是BRVO,病人多能及时就诊。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的静脉怒张、视网膜大量出血、水肿。以后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进入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黄斑囊样水肿逐渐形成,一些病人数月后出现视网膜大片无灌注区,逐渐出现视网膜、视乳头、虹膜以及前房角的新生血管。一般来说,CRVO的新生血管常在3个月至半年出现;而BRVO的新生血管则可晚至1年左右或更晚一些时间以后才出现。

    人们对RVO的治疗,往往偏重在发病的早期阶段,而忽略了远期的追踪观察,特别是一些病人早期还没有出现视网膜的无灌注区,当发病数月后。眼底出血、水肿大部吸收,视力有所进步,病人与医师皆大欢喜,认为疾病已经痊愈或基本痊愈。因而麻痹大意,疏于检查;以致后来发生更为严重的全并症:新生血管反复大量出血、玻璃体出血、增殖性玻璃体现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极为严重的后果。如果临床医师能够要求病人定期随访,追踪观察,在发现时。立即给以激光光凝治疗,即可避免这些可怕的后期并发症。DR是一种极为缓慢而且极为隐匿的不断发展的疾病。往往经历很多年,眼底的改变是一点一点地慢慢积累。早期病人毫无自学症状,所以除了一些具有医学知识的少数人之外,一般很少定期来做眼科检查。等到眼底因视网膜新生血管大量出血、渗出、水肿而造成视力明显下降时,多半已到病程晚期。不少人因玻璃体出血、严重的黄斑病变或大量的纤维血管膜形成而失去激光或下班体手术的机会。

   所以DR是一种长期慢性发展的疾病,在疾病的最后阶段才急剧恶化:而RVO则恰好相反,发病较为急剧,其后才进入慢性演变过程。最后才因合并症而恶化。

    因此,DR应在视力症状出现之前,定期检查眼底,以期在危险信号发生时即行治疗,以保存其最佳视力。而RVO则应当注意在急性症状缓解之后的长期随访,定期观察,以避免危险合并症的出现。

    换句话说,两病的观察重点应该是DR重点在中期,而RVO重点则在后期。

Copyright ©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8004843号-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40200485121790Y